以多取胜的黄姑子散文
黑龙江下游的夏日傍晚,风平浪静,江面上映着青山和绿树的倒影,被流动的江水拉成一道道白亮亮的横线,越发显得风光旖旎。有一处平静的江面上,好似突然刮过一阵清风,吹皱了平静的江水,泛起一片涟漪。可是令人觉得十分奇怪的是,别的地方都是风平浪静,为什么只有这片水面上刮着微风,而且还令人不可思议地朝江的上游漫过来呢?原来,这正是一群正在逆流而上的黄姑子鱼。
黄姑子,学名银鲴,鲤科,地方名,黄鲴鱼、黄姑子、板黄等,是黑龙江里的一种小型鱼,体长一般在15—20厘米,体重在50克—200克之间;身体延长,侧扁;头短,吻钝;口小,下位,横裂;上下颌具角质边缘。侧线较平直、明显,鱼鳞细小;脊背青色,下部银白色。鳃盖膜上有一处较明显的橘黄色斑块。背鳍有硬骨刺,灰色,胸鳍橘黄色,尾鳍分叉,暗黄色。故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的人称之为黄姑子,或者板黄。
黄姑子鱼不仅产自北方的黑龙江、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等诸多河流中,从辽河至珠江各主要水系中都有它们的身影,产季多在5—6月份。南方不少地方已进行人工养殖,一般多在秋季捕捞。黄姑子鱼生长较快,在江河、湖泊中的天然产量很大,尤其是在江河的中、上游产量较多,是经济鱼类之一。但是,黑龙江中的黄姑子鱼个头较小,远不及生活在长江流域中的黄鲴鱼长得大。喜欢成群游动,多得可达成千上万尾,密密麻麻地逆流而上。如果后面尾随着大型的食肉鱼,黄姑子鱼吓破了胆,噼里啪啦的乱蹦乱跳,窜出水面,水星四溅,仓皇逃命。记得 ……此处隐藏1743个字……压,竟没把网抬起来,连着试了两试,还是不行。一起去捞鱼的学校食堂管理员郑福当时就站在我的身边,见我没端动抄网,往手里呸了两下说:“来给我,看我的!”
郑福长得特别结实,膀大腰圆,是全校教职工里比较有劲的一个,我赶紧把抄网递给他。谁知,他使出了浑身的劲儿,也没有把抄网端起来。最后只好把网慢慢拉回来,这工夫眼见着一条条水线从网口窜出来,惊惶失措地四处逃窜,也不知道从网里到底跑掉了多少鱼?尽管这样,这一网捞上来的鱼还是不少,好几十条小白鲦和黄鲴鱼倒在地上,摊开白花花的一大片。其实,这样一网捞上来几斤、甚至十几斤小鱼的事并不是偶尔为之,在黑龙江舀鱼是会经常碰到的。
几天前的一个傍晚,我在哈尔滨公路大桥附近等一位朋友。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,来了一个卖鱼人,那人拿的也是舀鱼的抄网。见鱼心喜,我也过去看热闹。那个人从筐里倒出来两三斤小麦穗,还有几条不到一拃长的白漂子,一打听鱼价,想不到每斤竟要6元钱。过去黑龙江的黄姑子每斤也只不过卖几分钱,即使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,每斤也不过卖到一元钱左右。到了2007年春天,黄姑子鱼的每斤售价已经达到10元钱,即使在黑龙江边也要卖到6元钱。我从没有在哈尔滨看见过卖黄姑子鱼的,我估计即使有卖的,至少也要卖到15到20元钱一斤,是过去的鱼价几十倍,到一百倍左右。
黄姑子鱼作为一个弱小的鱼类,能够从远古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,肯定有着十分完美的种族保护体系。但是,在自然界中无法被彻底灭绝的黄姑子鱼,由于人们的滥捕滥捞,再加上江水的污染等原因,黄姑子鱼也几乎到了频临灭绝的地步。即使盛产各种鱼的黑龙江下游,现在怕也很难能见到大型的黄姑子鱼群了。如果人们还不马上觉醒的话,仍旧肆意捕捞下去,人们肯定会到连黄姑子鱼也吃不上的那天!